人工智慧學校經理人班01|從機器學習來反思人類學習


因為講授商務簡報思維與邏輯思考等主題的緣故,我常被問到如何訓練邏輯能力,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故事。
這是在人工智慧學校經理人研修班的開學典禮上,執行長陳昇瑋的演說《人工智慧民主化在台灣》中的一個片段,談到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三階段。

人工智慧發展的二次寒冬與契機
在很久很久以前,科學家希望訓練機器學會人類思考的方式,不過沒多久就宣告失敗,因為直覺來想不難,可實際做起來難如登天,這是人類在人工智慧發展遭遇的第一次挫敗。
又過了很久,有科學家想到,既然無法教會機器思考,我把所有的知識都輸入總行吧?但不久仍然宣告失敗。因為這個世界的知識無法窮盡,更有著不同見解的存在,還有地域性的差異,在定義上就無法有共識,更遑論要輸入到機器中,這是人類在人工智慧發展遭遇的第二次挫敗。
然後到大約十年前,有科學家想到,無法讓機器思考、也無法餵給它所有知識,那能不能退而求其次,把看到的現象告訴它就好?於是科學家僅告訴機器如何識字,然後餵給它大量的現象,讓機器自己判斷,於是神奇的事發生了,機器找出了自己的規則、然後學習,這就是現代機器學習的開端,讓人工智慧有了大躍進,而且不斷進化中。
所以,我們能不能學習機器如何學習?
如果機器是這樣建立與學習所謂的邏輯的,那麼聰明如人類,用同樣的方法能不能產生效果呢?當然可以。
我認為訓練邏輯最好的方式,就是大量閱讀、大量思考,然後試著去表達不要怕犯錯,這與機器在學習的模式是相同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機器學習的一個限制,就是輸入資訊的品質,所以在我們大量閱讀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提升閱讀內容的品質,除了可以獲得知識之外,也有助於邏輯思維的建立與優化。
然後你就會逐漸進步,而邏輯這件事是有複利效應的,你會越學越好。這件事我們已經從人工智慧的進展中獲得了證明,不是嗎?
邏輯,就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
我們面對同一個真實世界,但你會發現每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不太一樣。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認知世界,我們從這個真實世界接受到訊息,再透過個人的認知世界來分解、理解、再構築,形成觀點然後輸出到真實世界,這就是邏輯的運作方式,也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

邏輯,就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劉奕酉

發生什麼事?為何發生?該選哪一個?接下來會如何?是我們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為什麼他想得到我想不到?為何你想得比我快?關鍵在於邏輯思維與批判性思考。
從「我覺得這樣是對的!」轉換成「為什麼我覺得這樣是對的?」
舉例來說,在部門中大家覺得某同事績效不佳,影響到其他人、對其他人不公平,但主管覺得事情有人做就好,所以不以為意。我們可以先去思考:這是一個問題嗎?可能不是、可能是(影響到部門氣氛、或搞砸一個大案子)。
如果這是個問題,首先運用廣思考(水平思考)來找尋可能的原因:某同事真的績效不好?某同事的職務設定有問題?還是同事們的偏見?
再來透過深思考(邏輯/垂直思考)在每一個問題下繼續深挖,某同事績效不佳,是因為:能力不夠(不會做)?動機不足(不想做)?還是其他原因(不能做)?他的職務設定有問題是因為:設定錯誤?職務本身就是與其他同事立場矛盾?同事們的偏見是因為:他很混?主管偏袒他?還是個性不善溝通?
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後的結果,再透過辯證思考來消除不合理的理由或不存在的事實。最後是換位思考,從主管的角度、某同事的角度、其他人的角度,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呢?

邏輯思維的系統化架構與運作方式/劉奕酉

如果你問我要如何訓練邏輯思維?我會建議你多閱讀來訓練輸入能力、多發表來訓練輸出能力、多想想別人為什麼這樣表達、多懷疑所有你接觸到的資訊。從「我覺得這樣是對的!」轉換成「為什麼我覺得這樣是對的?」三思而後行,邏輯這東西只會越用越上手的。
本文同步收錄於 Medium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