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 (blockchain): Internet 問世以來最具破壞力的發明
區塊鏈 (Blockchain) |
(本文轉載自格博顧問公司,作者:Martin Hiesboeck,2016/03/23)
您可能聽說過比特幣 (Bitcoin)、或許也聽過一種叫做「區塊鏈」(blockchain)的網路錢包技術;但您或許不知道,區塊鏈不只會搶走銀行、證券經紀人、以及信用卡公司的生意,甚至還可能改變我們現在常用的一切交易方式。
這將會是一場金融革命,也會徹底撼動整個商業市場的交易習慣。
區塊鏈 (Blockchain) 的運作原理
「區塊鏈」之所以厲害的原因之一,在於它幾乎沒有交易成本;它也是一種簡單而聰明的方式,能自動將資訊從A地安全傳送到B地。做法是這樣的:啟動交易的一方,先建立一個資訊區塊 (block),然後這個區塊會由網路上的幾千部、甚至幾百萬部電腦進行驗證。
通過驗證之後的區塊會被加入一個網路上的鏈結,這個動作除了會建立一份記錄之外,還會有這份記錄的變動歷史;所以,如果有人對一個區塊進行竄改,就等於更動了鏈結上的幾百萬份其他記錄。而要能竄改特定記錄、而又不影響其他資訊,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這樣的特性,比特幣採用這個機制來保障金錢交易的安全;但其實除了比特幣之外,同樣的模式還可以套用在許多其他的事情上。
以買火車票為例好了。我們現在透過app或網頁購買車票的時候,信用卡公司會處理付費過程、並且抽取手續費;但如果鐵路公司如果採用「區塊鏈」機制,不僅可以節省付給信用卡公司的費用,甚至可以把整個購票系統搬到「區塊鏈」上。
在這個案例中,交易雙方分別是鐵路公司和乘客,而一張票就是一個資訊區塊,在交易發生的時候會被加進票券的「區塊鏈」。如果乘客買票的金錢交易是透過「區塊鏈」進行的,那麼這張票就和比特幣一樣,是一筆獨一無二、可以單獨驗證、而且難以造假的記錄。
而且,最後由這些票券所構成的鏈結,也可以成為某一條路線、甚至整個鐵路網的交易記錄,其中包含了每一張售出的車票、以及每一段有人搭乘過的旅程。
但重點是,「區塊鏈」是免費的;它不僅可以轉送或儲存金錢,甚至還可以取代所有靠「處理並抽手續費」生存的商業模式、或是任何現有在雙方之間轉移金錢的方法。
這裡再提供一個例子:提供網上交易中介服務的 Fiverr,就是透過抽取交易手續費來營利的;但如果有了「區塊鏈」,這類服務就可以免費獲得,而 Fiverr 也就難以繼續生存了。同樣的道理,其他如拍賣網站、或是交易市集類型的服務商都會岌岌可危。
擾亂已被擾亂的產業
即使是最近才興起的 Uber 或 Airbnb,也可能受到「區塊鏈」的威脅;您只要將叫車或訂房的交易資訊編碼送出,就可以用這種安全的方式,來擾亂這些才正要開始挑戰傳統經濟的新模式。
換言之,這種新的型態不僅會去除靠佣金賺錢的中間人,甚至會去除那些靠撮合交易來營運的平台。
雖然透過「區塊鏈」進行的交易是免手續費的,但服務供應者還是可以在每播放一次影片、或是讀者閱覽一篇文章時,收取例如0.01元的費用;如果我們可以在 Facebook 或其他 app 裡面,每讀一篇好文章就付這麼一點點錢,那何必還要花整年的訂閱費用?
重要的是,因為「區塊鏈」沒有交易成本,所以無論您怎麼收錢,都不需要擔心第三方服務商收取的費用會侵蝕利潤。舉例來說,雖然我們都知道看一篇文章只收 0.01 元對讀者不痛不癢、而且可以積少成多,但以現在線上金流的服務的費用而言,這種做法是不可能實現的。
音樂產業
所以,在不需要唱片公司、也不需要 Apple 或 Spotify 這類中介商的「區塊鏈」出現之後,或許音樂人又有了新的獲利機會;而使用者購買的歌曲本身,也可以經過編碼之後成為「區塊鏈」的一部分,讓這個體系成為已售出歌曲的雲端存檔。
此外,由於收取的費用金額可以很小,所以屬於「訂購」或「串流」之中的哪種類型也就不重要了。
電子書產業
同樣的道理,電子書也是個適用於「區塊鏈」的產業;與其讓 Amazon 抽取利潤、另外還要被信用卡公司再抽一點,不如讓經過編碼的書籍檔案進入鏈結,只要讀者將費用傳送給作者,作者就可以立刻將書解鎖,並且收到讀者用於買書的每一分錢,而不是只有少量的版稅。
如此一來,大家就不再需要像 Amazon 這樣的市集了,只要有像是 Goodreads 這樣的新書介紹網站、甚至作者自己的網站就夠了;如果有書評資訊、或是其它關於書籍的外界報導內容,可以一同加入書籍的編碼資訊之中,那就更完善了。
財務管理
一旦這種安全、而且不需要費用的交易型態開始普及,傳統的銀行帳號、以及銀行提供的帳號相關服務,都可能會消失;現有的金融機構型態可能崩解、或是必須徹底轉型。
過去,金融機構存在的基礎是「拿走你財富的一小塊,但提供了推動交易的機制和機會」,但以後的金融專業人士會比較接近「顧問」,而不是「管理員」的角色。將來的證券交易員可能沒辦法再賺佣金,透過買賣價差獲利的行為也會消失。
說得嚴重些,「區塊鏈」技術還可能扳倒 Google。因為 Google 大多數營收來自廣告,但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了「交易費用」,可能就 沒人需要這種中央控管的廣告型態了;作為廣告用途、其中包含文字和圖片的「區塊鏈」(例如前面提到的電子書廣告和購買機制),就能做到現在 Google AdWords 的所有功能,而且還不必被 Google 收費。
也就是說,無論是網站主人、或是點按廣告的讀者,都可以把中間發生的利潤放進口袋。如果有其他搜尋引擎能善用這個趨勢、並且從中獲利,或許就是 Google 走下坡的開始。
電子郵件
在「區塊鏈」的體系中,用以交換的資訊會經過驗證、編碼、執行、最後成為一筆記錄,儲存在一個不屬於任何人的分散式網路中。透過「區塊鏈」來傳遞的「電子郵件」會更安全、甚至可以解決垃圾郵件浮濫的問題;如果寄送郵件的成本極低,或許我們會願意為了更高的安全性付些服務 費用。
對於發垃圾信的人而言,對這樣的安全體系寄出幾百萬封郵件,恐怕會是一種不划算的行為。
醫療記錄
如此一來,無論在全世界哪個地方就診,都可以將完整的個人病歷、生理特徵資料、甚至完整的 DNA 編碼序列放在安全的「區塊鏈」記錄中帶著走,不必依賴諸如保險公司、或是 Apple Health 之類的資料中心。
教育
「區塊鏈」的潛力
如果把上面這些應用案例都結合起來,每個人就會有一份完整、獨特、記錄了一生中每一筆交易的永久記錄。或許「區塊鏈」不會一下子取代所有 銀行或交易處理業務,但可能會取代身分證、護照、指紋、以及其他的生物辨識特徵。由於一筆「區塊鏈」記錄在網路上會有數百萬份的分身,所以要去 更動造假頗有難度;即使只是試圖更動資料中的一個位元,都會馬上被揪出來。
確實,連比特幣機制都曾經被駭客入侵過,但「區塊鏈」從來沒有;所以老實說,筆者不認為比特幣會是將來的趨勢,但卻可以說是往「區塊鏈」發展的其中一站。雖然「區塊鏈」也不可能沒有被駭的考量,但因為它本身就有安全機制,所以未來應該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一般來說,試圖冒名登入某個系統,是駭客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但在「區塊鏈」系統上,登入動作也是一筆「交易行為」。如果有人想要以冒名方 式登入已經採用「區塊鏈」的系統,等於試圖更動登錄在數百萬部電腦上的「登入資料鏈」,所以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在這樣的前提下,像是指紋或 瞳孔掃描之類的技術,就不是那麼必要了。
要建立這樣的體系,或許必須先讓電腦系統大幅提升運算能力,但筆者認為這個問題不大;因為量子運算 (Quantum computing) 科技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未來將會有一些專屬的電腦系統,能以現在難以想像的速度來管理「區塊鏈」。
在我的想像中,很少有任何產業、處理方式、或是技術不會受到「區塊鏈」觀念的影響;也因為如此,筆者認為它是自從 Internet 問世以來最有趣、也最具破壞力的發明。它有能力侵蝕政府的威權、但也有可能成為行政體系的利器。
因為,每位國民和政府之間的互動,從開立出生證明開始,一直到房地產所有權的轉移,技術上都可以視為是一筆一筆的交易;而這些交易都可以透過「區塊鏈」機制來簡化和保護。
將來的無限可能
由於每一筆交易資訊都和它本身的變動歷史連結、並且透過幾百萬部電腦來驗證,所以來自現有交易模式的信用問題都可以獲得解決。我想,即使是它的發明者也沒有想到,「區塊鏈」之後會有這麼廣泛的應用可能。「區塊鏈」技術雖然道理並不複雜,但卻擁有能阻止許多貪腐和犯罪行為的潛力,甚至讓政府的監管沒有用武之地。即使是非匿名的個人資料,也 會比現在的護照之類證件安全;有心人士想要竄改金錢資料也很困難,因為在「區塊鏈」體系之中,你曾經持有過的每一個銅板、每一張鈔票都會有歷史 紀錄,而且記錄會永遠跟隨著你。
短期來說,「區塊鏈」必定會對金融產業帶來衝擊,然後逐漸取代以收取交易費用營利的商業模式。然而,由於它可以用來為任何交易加密,所以不僅有潛力成為第一種「全球貨幣」,更可能成為一種世界通用的交易資料儲存方式。
一旦我們瞭解了「區塊鏈」在經濟和資訊安全方面的無限潛能,相信會有更多的專家想出其他更有意義的應用方式。
作者:Martin Hiesboeck (解聰文),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及台大企管碩士,是台灣著名的品牌發展顧問以及格博國際品牌顧問公司的數位行銷總監 (Twitter | LinkedIn | Facebook) ,專門輔導台灣企業成為成功的國際品牌以及落實有效率的數位行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