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商務人士的思考術:懂得用框架解決問題,加速思考到產出的品質與效率


收到采實文化的邀約時,其實我是很興奮的。
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框架信仰者,在職涯歷練的過程中,也因為角色的轉換,從早期的製程工程師、決策支援系統開發、業務行銷、營運幕僚到現在的培訓顧問,我接觸了各式各樣的商業框架,也著實對於我在問題解決與策略思考上有著相當大的助益。
正在思考著市場上應該有著這樣一本書才對的念頭時,就收到了試讀書稿。說真的,太棒了!但也很扼腕,為什麼不是我自己寫的……。

簡單來說,這是一本工具書,正如我在推薦語中所寫的,十分推薦各位擁有一本。
「一本加速思考到產出的好書,多達七十種框架都是工作場景中必須掌握的技巧,不只適合商務人士,更值得職場工作者的你做為隨身工具書。」 ──劉奕酉,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
既然是一本工具書,我就不多說其中內容,留待各位好好細讀。接下來,我想談談為什麼要使用商業框架?如何使用、混搭,甚至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框架以及應用的問題解決場景?

什麼是框架?不用框架就不能解決問題嗎?
框架(Framework)一詞,最早我是在從事決策支援系統開發時接觸到的,在軟體開發領域對於框架的解釋是「為了解決一個開放性問題而設計出的一個具有約束性、支撐性的結構。
其中「約束性」指的是針對特定問題,框架定義出了問題的邊界,使得解決問題上更為聚焦。而「支撐性」則是意指,框架本身並不解決問題,而是提供一個基底,讓解決問題的元素得以在框架上組裝。
框架,可說是將「解決問題的過程」抽象化後的輪廓,能幫你跳脫這種漫無目的的摸索,替你創造邁出第一步的機會。
比如說,你在思考企業的競爭優勢時,會怎麼做?多數人直覺會認為,這問題太大了,一時半刻也說不清楚。
但是有經驗的行銷工作者會告訴你,我們可以從自家企業、競爭對手與市場客戶三個構面來談這件事,而這就是大前研一所提出的戰略三角模型(一般稱為 3C Model,Company-Competitor-Customer)。
從這個框架著手,我們將思考的構面聚焦在三個構面自家企業、競爭對手與市場客戶,接下來要思考的方向更為明確了;同時,可以兵分三路分派團隊成員同步去蒐集資料與思考。如此一來,不僅將問題定義了範圍,也做了拆分,更讓團隊成員對於問題有了共識,進而加速了思考的過程、減少了整合上的資源浪費。
不使用框架,只要時間足夠一樣有可能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但現在的商業競爭中,時間是很寶貴的資源,對企業、個人來說都同樣重要,誰能搶先一步想得更周全、佔得先機,往往就是致勝的關鍵。

框架雖多,但本質上就是三種類型:樹狀圖、矩陣圖、文氏圖
根據框架的使用性質,我將其分為三種類型。
樹狀圖,屬於單維度的思考展開,一般用於問題拆解與資料整理上,比如說最常使用的麥肯錫邏輯樹、KPI樹狀圖、組織圖等。而流程圖則是樹狀圖的變形,比如說STP、PDCA、甘特圖等,一般我們也習慣以矩陣圖來取代流程圖來思考。
矩陣圖,則是屬於二維交叉思考,一般用來思索對策、找尋定位,比如說九宮格、商業模式圖、急迫重要矩陣等,算是應用最廣泛的框架類型。散佈圖就是其衍生的變形,應用在量化的細部比較上,比如說價值定位圖。
文氏圖,運用在多區塊的交集上,一般用來尋求共識、確認形勢,比如說3C模型、Will/Can/Must框架等。
解決問題的商業框架大致上可以分為五種類型

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
如果你學過素描,應該有印象在一開始時都在不停的練習畫幾何物體,然後在上頭畫出深淺、方向不一的線條,這就是一種框架。
然後我們在畫人物時,會用幾何圖形畫出頭、身體、四肢等部分,再逐次畫出細節。但是你會發現,為什麼有的素描高手都不需要打草稿,可以直接畫出細節呢?
這是因為框架的本質,是為了讓你掌握「比例」與「光線」這兩個要素,所以在初期我們需要框架來輔助更快畫出理想的比例與明暗對比,但在你理解了框架的本質之後,就可以跳脫框架,發展出自己的脈絡,比如說抽象派的康丁斯基與畢卡索、印象派的莫內與梵谷、寫實派的米勒等。
商業框架的運用也是如此。
比如說商業模式圖(Biz Model Canvas)是用來幫助理解商業模式的框架,透過互相有關聯的九個因素,來思考商業模式的原型。
以商業模式圖來分析Airbnb的商業模式
好,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個商業框架的本質是什麼?其實就是5W3H,目的在於思考公司在市場的商業定位。所以我就可以這個本質運用在解決其它問題上,比如說:簡報在受眾的功能定位,就可以發展出簡報規劃圖,用來思考與檢視對受眾有效的簡報原型。
基於商業模式圖發展而出的簡報規劃圖,用來思考與檢視簡報的有效規劃
同理,我們也可以將5W3H與曼陀羅九宮格結合(參閱《成功,是生活的持續累積,也是一門技術。從想法到做法,九宮格一次搞定,絕對實現你想要的都得到》),發展出活動規劃的框架;結合STP與4P發展出企業面向的商業模式設計圖;而這些基礎框架,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

最後,我也試著用一個框架來統整這本書中的70個框架
在這本書的最後有提供了一個框架應用MAP,讓讀者有個全貌。
書中整理的框架應用MAP
以往我在企業思考策略規劃時,都習慣使用V-MOST這個框架,從願景(Vision)出發,帶出使命(Mission)並轉化成具體的目標(Objective),然後展開策略(Strategy)與戰術(Tactic),而在每個環節都有其要面對與解決的問題,正好可以涵括書中所提到的框架來因應不同的工作場景問題(當然還有更多書中沒有提及的商業框架),至於對應書中的70個框架,就讓我賣個關子,請各位自行對照啦。
我以策略規劃框架將書中的框架統整起來
分享這些經驗,是希望大家可以瞭解商業框架在解決問題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更有效的運用框架、發展出自己的思考脈絡,不只解決問題、更能展現出個人的專業價值。
本文同步發佈於 Medium-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