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型簡報的再進化



網路世代下的速食簡報

Paul 是一位在金融公司負責市場行銷的員工。

這天早上 Paul 一進公司,主管隨即過來跟他說:「半個小時後,收集一下英國脫歐對金融的影響,向我報告。」

「喔,又是這麼突然。」Paul 心想著。很快地,Paul 打開電腦,熟練的用 Google Search 打入『英國『脫歐『金融』幾個關鍵字,螢幕畫面立馬出現一連串相關的文章。

「哈,搞定。」Paul 瀏覽了一下這些文章的標題與來源,迅速的挑了幾篇打開來看,然後迅速的複製貼上在簡報上,半個小時後,Paul 進到會議室很快的向主管進行了簡報。



是不是很熟悉?

或許在螢幕前看著這篇文章的你,正在熟練的使用著「Search」「Copy」和「Paste」完成每天頻繁的簡報工作。


現在是網路時代,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資訊被放上網路,只要一個新聞事件發生,不用半天,網路上就有熱心的鄉民整理出摘要懶人包,不須花費太多力氣,就可以享用這些資訊,太方便了,不是嗎?


我們缺的不是資訊,而是自己的見解


資料的收集需要持續的習慣,持續的收集、內化,整理出自己的資料庫,想到再做絕對來不及的。或許,你跟 Paul 一樣,是個搜尋資料的高手,即便是主管剛剛才交代的任務,也能在段時間內蒐集到「豐富」的資訊。

「豐富」但不夠「完整」,更沒有自己的「見解」,是現在許多簡報的通病。因為網路搜尋的功能不斷的進步,造就了速食簡報的盛行,而看簡報的人未必在網路上看過這些資訊,或許會認為這就是你做的,也就不以為意;時間一久,我們缺少了消化資料的能力。

「反正網路都有嘛,搜尋一下很快就有別人整理好的資料...」當你這麼想的時候,就已經陷入資料收集的「盲點」了。

這是「你」的資料,還是「別人」的?這些資料都是真的嗎?

資料的收集、解讀,會因為目的不同、時間不同以及立場不同,出現完全不一樣的結果。當我們在進行完資料收集,進一步解讀資料時,最好用三種觀點來檢視看看。

這三種觀點就是:我的觀點、他人的觀點,以及世界的觀點。



像是 Facebook、微博PTT 等大型社群網路或是論壇,不難找到別人對於資訊的看法與見解,這是「他人的觀點」;透過 Google 或其他搜尋引擎所找到的資料,則是屬於「世界的觀點」,當然這裡有時需要國內外的資料作輔助,以避免單一來源容易造成「一言堂」的偏頗言論,尤其是有關社會或是政治議題時,特別要注意。最後是「我的觀點」,透過長期持之以恆的資料收集、資料消化並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當你在準備資料時,若能以這三種觀點去檢視整理出來的資訊,自然就會較為客觀以及全面。


文字,不只是複製貼上


回到一開始的故事,當 Paul 收集並整理好有關於英國脫歐對於金融的影響,在他向主管進行報告時,還能再多做些什麼?

我們再來看看 Paul 做的投影片。



嗯,不愧是有經驗的,至少他做到了「對齊」、「適當間距」、「一致性」等文字排版時該注意的技巧。相信我,我看到更多比這糟糕的,就像小朋友做拼貼一樣,各種大小、各式字體充斥著整個畫面,因為真的就是「Copy & Paste」。

不過這不夠。一張好的投影片,因為是很容易被你的聽眾理解的。

如果只是照著簡報內容念一遍,相信主管也不需要在半小時後開這個會,請 Paul 寄給主管,有空再看就好了。


精簡、濃縮,好記憶


文字是需要被精簡、濃縮,讓人好記憶的。精簡,指的是以條列式取代整段文字的呈現方式;濃縮,則是將關鍵字與重點抽取出來,將整段文字透過「區塊分解」「關鍵字/重點的萃取」,以及因果關係與關連關係的「重組」。最後,透過適當的「設計」來讓文字好記憶,當然,請務必保持「簡單」的原則。

以下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傳統呼叫器 (這個現在也許多人不知道是什麼....) 的缺點是就算收到訊號,也必須找到電話,才能取得聯繫。不過,行動電話則是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直接通話,甚至無法通話時,依舊能透過簡訊聯絡。

我們先刪除一些連接詞。


傳統呼叫器 (這個現在也許多人不知道是什麼....) 的缺點是就算收到訊號,也必須找到電話,才能取得聯繫。不過,行動電話則是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直接通話,甚至無法通話時,依舊能透過簡訊聯絡。

找出關鍵字和重點。


傳統呼叫器 (這個現在也許多人不知道是什麼....) 的缺點是就算收到訊號,也必須找到電話才能取得聯繫不過行動電話則是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直接通話甚至無法通話時,依舊能透過簡訊聯絡
然後重組這些資訊。

呼叫器的缺點:必須主動回電確認聯絡內容。
行動電話的優點:可直接通話或透過簡訊聯絡。

是不是清楚多了?再來一個例子。


這次要介紹的是神奇毛巾,其最大特色就是超強的吸水力。
→ 這次要介紹的是神奇毛巾,其最大特色就是超強吸水力
→ 吸水力超強的神奇毛巾。

文字型簡報的再進化


讓我們用 Paul 的投影片來試試看吧。
首先,我們先對這篇文字依照屬性和語意進行區塊分解,得到了標題、來源、段落一、段落二。

再來,找出關鍵字和重點。注意這裡不需要太在意找出的是不是關鍵字或是重點,因為只是給自己看的過程,真正的目的在於「簡化」資料,後面還可以再做修正。
接著,將這些關鍵字和重點,依照「因果關係」(因為.....所以.....) (如果......就會......) 和「關聯性」(會有......和......)重新排列組合。
看起來是不是好多了?比起原本的整段文字,這樣的呈現已經多了層次感,但它依舊只是文件,不是一張投影片。如果時間允許,我們還可以繼續往下做一些簡化,變成條列式的投影片。
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已經夠了?

其實它還可以再進化...像這樣。
如果你對自己的記憶力有自信,還可以像這樣。這時候,簡報的焦點就在於你,由你來交代細節,主管只需要記得英國脫歐對金融的影響,有兩個重點。

後記


看完之後,有沒有種躍躍欲試的衝動啊?

請記得文字型簡報的進化,只有一個原則,就是「簡單」。但簡單不是過度簡化」,在濃縮的 過程中,如何萃取出關鍵字和重點,需要經驗的累積;而重新排列組合,更是需要對內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做出專業的陳述。

最後的設計,請把握時間的長短,「先求有再求好」是職場上的不二法門,先做到條列式的投影片,行有餘力再做進化版的設計,切記。



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會突然躍上大舞台,面對重要的客戶或老闆進行簡報。對你的簡報多下點功夫,多用點心,有一天可能會被看到,因而改變了你的世界。

※ 以上內容均會包含在 7/15 上線的「不必說話就贏的簡報術」中,敬請期待。
※ 授課或演講邀約,請參考這裡,或洽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 喜歡或覺得這篇文章對你/妳有幫助的話,請不吝分享或加入我們的粉絲專頁Blog,即時收到最新的簡報教學資訊。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