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人工智慧將取代銀行業30%的職位



麥肯錫預估,未來十年內,將有30%的職位容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今年七月,麥肯錫、花旗銀行等大型機構,不約而同都發佈了報告,宣稱銀行業在未來十年內,將有30%的職位容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我們來看看從 2016 至今,銀行業的裁員動作:


▎貝萊德集團:重組主動型基金業務,裁撤約40位主動型基金部門員工,改由依賴人工智慧的量化投資策略取代。
▎高盛集團: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裁撤近30%的投行業務職位。
▎蘇格蘭皇家銀行:於英國關閉158個分行,裁員470人。
▎德意志銀行:預計於2018年前裁撤9000名員工。
▎瑞士信貸:2016年裁撤7250名員工,2017年規劃再裁撤5500至6500名員工。
▎荷蘭ING銀行:推出數位轉換計畫,裁撤5800名員工。
▎美林銀行:交易和投行部門裁員200人。
▎德國商業銀行:預計到2020年,80%業務轉為數位化與自動化,並將裁撤9600名員工。
▎北歐銀行:北歐地區目前最大的銀行集團,明年將總部由瑞典遷往芬蘭;大量改用數位化服務和引入AI 技術,將分階段裁減約6000名員工,其中包括至少2000名顧問。
▎瑞穗銀行:計劃於未來10年裁減1.9萬個工作職位,最終計劃要減少現時三分之二的人手。
▎三井住友銀行:積極將銀行業務電子化,而且使用機械人處理內部文件工作,料裁減數千名員工。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早前也宣布會把9500個文書工作職位「自動化」,數量幾乎待等於三分之一的人手。

如果從金融行業的應用範疇來看可分為前端(客服/精準行銷)、核心(輔助投資/交易)與後台(風險控管),人工智慧都有其發揮空間,最具發展潛力的應用莫過於輔助「量化投資」。

傳統量化投資是透過建立財務與交易數據模型,分析其中特性以進行交易策略的擬定,不但「複雜」而且「相對靜態」,隨著時間的推進與市場的變化,模型精準度將不斷下降。若要維持模型精準度,則需即時更新前端數據採集,這也是整個量化投資流程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

透過人工智慧,不僅可以省時省力,更能提高精確度。仔細了解一下整個金融產業中,與量化投資有關的職位,都會是未來首當其衝的「受災戶」。但這不代表其他職位不會被取代,因為還需要考慮到成本優化,某些職位被取代的優化比例較高,而有的還是以人力成本相對便宜,因此「短期」內不會被取代。

細看以下這張圖,更能清楚顯示人工智慧所取代的是「業務受數據驅動程度高,而業務風險相對低」的職務 (顏色越深、趨於第一象限的代表越容易被取代),如交易員、金融分析師、基金經理等職位。

銀行業勞力結構受人工智慧的影響

目前的發展,人工智慧能夠處理的僅是初階的數據採擷與處理工作;而在決策、演算法生成與交易執行的部分,因存在高度風險與監理門檻,仍需由專業人員負責。短期內 取代的仍是風險相對較低與流程簡單的金融業務,長期而言,隨著人工智慧應用技術發展成熟後,將逐漸全面滲透數據驅動程度高的投資領域,屆時影響的不只是銀行業的勞力結構,更是存亡關鍵的競爭。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