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簡報內容扎實、設計有質感,但為何總是不討喜?


我的簡報內容扎實、設計有質感,但為何總是不討喜?

在職場上,有時會發生一種情況。

你的簡報內容紮實、設計有質感,但就是不討喜。

為什麼?因為你沒有注意到簡報對象的第二層需求,也就是後續的行動需求。


第一個反思:「為什麼要做簡報?」
做簡報前先思考「我要說什麼?我為什麼要說?我要說給誰聽?」

▍職場簡報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會需要製作簡報,大多數的情境不外乎向主管匯報工作進度、與跨部門單位進行溝通協調、向高階主管進行策略提案,或者是向客戶進行提案。而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在「解決問題」,解決你的問題、解決我的問題、或是解決我們的問題。

而解決問題又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達成共識」,也就是設法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想法與提出的內容;第二個層次是「喚起行動」,也就是讓對方願意採取我們期望的行動,然而我們常常以為只要讓對方接受就可以了,卻忽略了對方能否進一步採取行動?如果說,我們在簡報的過程中,能進一步降低對方採取行動的阻礙,那麼就能提高對方採取行動的意願。

▍在喚起行動的同時,別忘了降低對方行動的阻礙

職場上,多數解決問題的情境,都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透過團隊合作,或是跨部門協同才能夠完成;不同層級、不同單位的對象,所關心的層面、在意的問題也大不相同。

因此,一份好的簡報,應該是為簡報的對象量身訂做的。今天對執行長進行報告所使用的簡報,絕對不會適合用於對基層同仁進行簡報;同樣的,也不會拿對基層同仁使用的簡報,用來對高階經理人報告。因為他們所需要用來進一步採取行動的資訊是不同的,簡單來說,就是「戰略」、「戰術」與「戰技」的差異。

第二個反思:「好簡報只為對的人」
沒有一份簡報對任何人都適用,掌握你的簡報對象,量身訂做有效溝通的簡報。

層級越高,所注重的偏向「戰略」或「戰術」,談的是為何而戰?主要目的與大方向;反之,基層單位注重的是「戰技」,也就是該如何執行?

簡報對象層級越高,準備的投影片張數越少,但投入的時間越多;然而,實務上永遠不會有充裕的時間,所以平時的準備與時間利用的品質就格外重要。

是的,我所認識的高手,都是在知道要做簡報前,就已經在準備了,所以可以從容應對,不然只能從容就義了 (這部分有機會再談)。


第三個反思:「先付出才會被關注」
製作簡報除了「降低理解的門檻」與「提高共鳴的力道」之外,
多為對方者著想,不只是說自己想說的,自然就能得到對方的關注。

以我的經驗,處級主管大概五張,協理以上約三張左右,執行長有時只需要一張。因為少,所以說重點,不是為了好報告,而是提供一套簡要的說帖給對方,容易記憶、方便轉述全貌給別人。

重點不外乎三樣:目標、時間、風險。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捕捉到對方的思維,而不在簡報張數多寡。其餘的,都是附件,隨著你報告的對象層級遞減而增加;你可能用不到,但一定要準備。

試想:你對執行長報告了幾十頁簡報,是要他怎麼對其他部會主管甚至是投資人轉述?而對跨部門同事或基層單位只用一頁簡報,是要他們怎麼follow-up?連共識都談不上。

下次進行簡報時,抬頭看看簡報的對象,再低頭看看簡報的頁數,你就明白為何你的簡報不討喜了。



想瞭解更多職場簡報的技巧嗎?點此瞭解更多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