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技巧 -- 懶人包簡報術



在職場上,開會、工作匯報或向老闆提案,不少場合都必須透過製作簡報爭取對方的認同。然而,對方未必會有充足的時間仔細聆聽,或是認真閱讀資料。

如果,你認為「我想表達的內容全寫在這裡了!」

那麼這就是一份失敗的資料。為什麼?

「現在不聽也沒關係,之後再看資料就行了。」「與其聽,不如讀資料,幹嘛浪費時間。」這是多數人普遍對於「資料型簡報」的想法。

做好簡報,不是把將資訊全部放在投影片上就好。而是要清楚地傳達給對方你想傳達的資訊。就像一個「懶人包」一樣,讓對方可以快速的了解你想要講的事情。

不過,到底什麼是「懶人包」呢?

懶人包:讓不知情的人快速進入狀況





懶人包,起源於 PTT 的一種文章格式。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 -

字面意義是讓沒時間、精力的懶人也能使用的封包。指有人熱心的將一個事件整理成簡要、完整的說明,以利於一般人快速了解。

始源於網路上為了要解決因為爭議混亂,而不方便民眾掌握參與的問題,事後有熱心的人將事件始末、時序、位置與主要論點等相關資料,整理打包成簡要之圖、文內容,讓閱讀者快速了解;而現在也精進到了傳媒的新聞動態、影片記錄等多元方式呈現,也做論壇與商業行銷,各地區都廣泛在使用。

當某一事件發生,在短時間內產生非常複雜的活動及爭議時,往往一般民眾難以得到正確而完整的資訊,而從媒體、網路上所獲得的資訊也可能僅是當下的狀態更新或是帶有立場的評論。

因此,一些熱心的人或是有志於改善「資訊不對等」的團體,會自主製作所謂的「懶人包」,從事件的起因、過程、相關人員的發言、參考文獻以及立場以時間軸的方式整理,讓不知情的人也能很快理解,並參與後續的事件發展。

懶人包的運用,逐漸由 PPT 上文章的形式,發展成 FB 與其他社群網站上圖文相簿,甚至是影音短片等多元化的呈現形式,影響力也逐漸擴及非網路的使用者。

懶人包 vs. 簡報製作:「精簡」與「容易理解」是共通點


懶人包的特色就是以精簡的資訊和完整的架構,讓使用者快速的理解;而一個好的簡報,應該是很容易被你的聽眾理解的。

有沒有發現?兩者的共通點就是「精簡」與「容易理解」。

懶人包,就是透過精準溝通來達到目的,這是未來數位行銷的關鍵趨勢。

那麼,如何利用懶人包的建構邏輯來運用在簡報的製作上呢?


「資訊」的蒐集調查 - 選定溝通對象,思考如何去溝通? 



  • 溝通的對象是誰?在意的人事物是什麼?(Who)
  • 提出論證或數據 (What) 
  • 進而說服,提高成功率 (How) 


「內容」的構思設計 - 掌控聽眾的思考邏輯。



  • 你最清楚你所要表達的事情
  • 找到聽眾的需求 (希望聽眾記得什麼?為什麼對聽眾重要?對聽眾的價值?)
  • 預先設想聽眾對你所傳遞的訊息可能產生的反應,並事先準備好回應的說法
  • 帶著聽眾一步一步在你設定好的邏輯中前進 (Yes, Yes, Yes, .....Done)
  • 站在聽眾的角度思考,將複雜的事情,說的簡單、好懂




「流程」的編排演練 - 重新排列組合所有的資訊,說一個好故事。


  • Step 1: 引發興趣 - 消彌資訊落差,先讓大家看到同樣的事件和背景資訊。 
  • Step 2: 拋出問題 - 站在共同的資訊基礎上,將問題突顯出來。
  • Step 3: 拋出答案 - 當大家開始思考的時候,順勢將答案講出來。



「簡報」的表達呈現 - 用設計力與表達力,把簡報「秀」出最好效果。


  • 重點在於:如何讓聽眾「快速了解」事物件的「關聯性」
  • 當聽眾都在期待你的下一張投影片時,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懶人包網站:


  • GlobalVoices: 由超過三百名遍佈世界各地的部落客與翻譯者組成,協力帶給您關於各部落格圈及公民媒體的最新報導,特別著重那些在國際主流媒體上鮮少被聽見的聲音。 
  • 懶人部落: 以關鍵字的方式,集合了大量的事件懶人包,包含有整理與評論的懶人包,以及最簡單的集結重要文章與相關資訊的連結型懶人包,可以快速地找到事件資訊。 
  • 懶人包這樣做就對啦: 針對網路上的懶人包進行蒐集與比較,也提供了各式不同的懶人包製作技巧。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針對新聞事件、社會現象彙集相關資訊,並加以評論,並在文末附上參考資料的連結。 
  • 圖文不符: 開始創作懶人包的起源,一開始僅僅只是將自己關心的議題呈現給觀眾,而後得到越來越多的討論與關注。圖文不符會介入的事件是資訊尚未完整的事件,發布懶人包是希望能夠改變某種程度的現狀。 


參考資料:






熱門文章